WALK INTO LIN AN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把握供应链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当前,供应链发展正从强调企业个体层面的流程优化,转向整个产业链条、价值链条上的协同进步。国内外实践表明,推进供应链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运行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的高效流动和反馈,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和交易成本,促进产业跨界和协同发展,有利于深化产业分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推动供应链创新发展已成为当前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对我国供应链创新发展作出全面部署;2018年,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在实践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等将加快供应链产业发展纳入发展规划,优化公共服务,营造产业和区域间协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大企业则不断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和整合,完善自身供应链体系,一批整合能力强、协同效率高的供应链平台正在形成;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企业的供应链水平加速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显著提升。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供应链发展仍处于追赶阶段,尚存不少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足。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用户主导权日益彰显,价值创造的方式正在改变,以连接为基础的“小核心大外围”型的组织模式日渐成熟,这为供应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参差不齐,企业内部信息、资金、物流等管理优化程度不足,企业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连接和互动,协同效率亦不高。  第二,产业之间的有效分工和外包供给不足。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连接、整合、协同利益相关者,重新建立有效的交易结构,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对此,将部分产品和服务从原有企业中分离,重新在企业之间进行有效分工和外包是做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长久以来,我国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大多自成一体、较为封闭,不太注重开放式的供应链管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之间并未形成灵敏、高效的集聚和互动格局。  第三,供应链服务模式创新不足。目前,我国供应链服务大都局限于某一两个功能性环节,集中于贸易报关、流通加工和运输仓储等传统功能要素,在模式上也多处于“二传手”的定位,即以物流企业“收取运费”、贸易商“赚取差价”、零售商“物业收租”为主的盈利模式,嵌入型服务、增值型服务等方面的实践还有欠缺。贸易、分销、物流等行业依旧处于小、散、浅的境况,龙头企业稀缺,与国内大市场的体量不相匹配。分析大多数位列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其规模壮大很多都得益于产业多元化发展,而并非对某一行业的深度分销和深度服务,如此便难以形成对整个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第四,对全球市场的参与能力不足。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市场、为全球用户服务、获取全球利润的能力不足。许多产业在全球竞争中仍处于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的中低端。  推动我国供应链创新发展,既需要在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进行统筹安排部署,也需要广大企业发挥能动性,以技术应用、服务创新、资源整合为抓手,切实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  一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从国家层面看,应继续提高基础设施效能,为供应链更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建设低延时、更可靠、广覆盖、高安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制定具有协同性的制造技术标准,支持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接入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和物流配送的开放共享,更好顺应当前制造服务化和服务制造化发展的大趋势。从企业层面看,则需构建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产业间的协同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高效、节能环保的供应链链条。  二是供应链平台要不断深化服务,支撑产业发展。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大发展,能够快速、有效地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产业整体降本增效。未来,供应链服务平台企业应进一步聚焦细分环节,以专业化的服务推动业务的分离外包;并购整合渠道,以规模化的服务促进产业间的协同;重视创新要素,将数字、知识等供应链要素融入管理,推动供应链运营的智能化和集成化;运用好数据资源,以数字化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在“去中介化”的趋势下,推动不同业务领域之间的协作,实现供应链的商品多元化、管理集中化、数据可视化和服务专业化,打造新型供应链服务业态。  三是推动企业更深融入全球供给体系。从国家层面看,应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有效创建供应链的跨境合作网络。从企业层面看,大企业是深度嵌入全球市场的主要力量,是提升我国全球供应链话语权的重要支撑。有条件的大企业要勇于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布局全球化的原料采购、生产力建设和产品营销,建立起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培育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供应链服务企业也要积极作为,从附属性转向先导性,加强对关键节点的布局和对关键资源的掌控,以大规模的供应链网络协作,实现跨区域、跨产业的协同,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效提升竞争力。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张庆红 李海舰)

2019/11/13 MORE
何黎明在第二届印尼国际采购大会上的致辞

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IFPSM)主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会长何黎明2019年11月8日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同大家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相聚!我谨代表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感谢东道主IAPI为会议顺利举行所做的精心准备和周到安排,也感谢大家来到这个美丽的历史名城,交流分享采购和供应链方面的想法和经验。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是48个国家采购与供应链专业人员的主要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作为在采购与供应链专业领域的先行者和倡导者,我们致力于为全球经济和供应链的发展把准方向,为市场增强信心,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IFPSM成立的46年来,联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致力于增进各国交流和协作,在建立全球标准认证体系(GS)、搭建国际采购联盟交流平台、举办国际采购联盟世界峰会、设立专业领域系列奖项、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等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各位同事:过去一二十年,采购和供应链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得益于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跨国贸易的蓬勃发展,企业的采购和供应链能力大幅提升。企业普遍更加重视这一领域,积极投入资源建设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部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互联互通和协同整合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宏观层面,采购与供应链已经从单个企业效益的第三利润源,变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许多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几年,采购和供应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世界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采购和供应链组织将面临各个方面的变化,例如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优势下降、数字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这些变化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个转折点上,作为采购和供应链从业者,我们应该把握趋势、提前布局、迅速反应,才能走的更远。下面我想跟大家谈一谈未来几年采购和供应链行业三个大的方向和趋势:——第一个趋势是,采购和供应链行业的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这既是亚洲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也是亚洲内部的供应链转型导致的必然结果。首先,亚洲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普遍保持健康稳定发展。近几十年,随着亚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已跻身中等收入经济体,甚至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预计到2040年,亚洲将将占全球GDP的一半以上,将占世界消费的40%。社会层面,亚洲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和识字率稳步提高,数亿人摆脱了极度贫困,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其次,亚洲也是全球供应链需求端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亚洲的中产阶级人群正在不断扩大,很快将突破30亿,印度尼西亚也将产生数千万的小康消费者,数量庞大的亚洲家庭将贡献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预计未来10年,亚洲将推动一半的全球消费增长;到2030年,预计将贡献全球消费增长的一半以上。同时,亚洲企业正在崛起,在全球供应链供给侧占据更大的位置。在2018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营收位居全球前500名的大型企业中有210家是亚洲企业。在过去20年中,亚洲企业在全球业绩最佳企业中的占比也从19%提高到了30%。从区域角度看,近二十年间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大型企业数量显著增加。这些地区也贡献了亚洲大多数的创新企业,截至2019年4月,在亚洲拥有的119家独角兽企业中,91家在中国,13家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有4家。除了亮眼的经济数据以外,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亚洲的供应链格局正在经历重大结构性变革。亚洲经济体的供应链正在变得越来越本地化。从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间,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值几乎增长了两倍,从3.1万亿美元增至8.8万亿美元。同时,中国出口产值比重急剧下降,从15.5%下降至8.3%,印度的数据也反映了相同的规律。这表明亚洲的商品开始更多地在当地销售,而不是向西方出口,区域内贸易增长压缩了远程跨区域贸易的空间。亚洲国家的供应链体系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从产业组合的角度来看,近二十年间,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领域的亚洲企业显著增加,传统上占据主流的汽车和工业品企业比例有所下降。得益于更加多元、平衡、完整的产业结构,亚洲新兴经济体已经培育出自给自足的区域供应链体系,并开始向亚太市场提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逐步摆脱对外国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的依赖。亚洲经济体间的跨国供应链正在逐步重构,协同整合程度不断加深,地区联系与合作更加紧密。上一轮全球化中,发达国家为了使用亚洲的廉价劳动力,建立了贯穿半个世界的跨区域远程供应链。随着工资上涨,部分亚洲国家的人口红利开始衰退,但区域内供应链的自发重构将机遇留在亚洲。例如,中国正在向价值链上游移动,这为其他亚洲国家提供了供应链上的空间和机会。2014至2017年,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全球出口份额下降了3%,但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全球出口份额总计上升了3.5%,区域内供应链重构使亚洲经济体紧密相连、共同发展。得益于此,大批新兴的制造中心城市在亚洲崛起,如越南的海防、胡志明市,和印度尼西亚的勿加泗,这为构建以亚洲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个趋势是,数字化技术将引领采购和供应链的未来。数字化采购将成为企业开启价值增长的钥匙。在供应链环节中,采购的数字化改造空间巨大,前景广阔。随着消费互联网的兴起,供应链中离消费者更近的广告营销和销售环节已经逐步实现了较为完善的互联网化改造,而离消费者较远的研发设计、采购和制造环节获得的关注和投入不足,数字化水平相对较低。供应链前端作为效率短板,将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具有很大的改造升级潜力。数字化采购是提升供应链前端效率的关键。麦肯锡一项针对全球首席采购官的调查显示,通过采用端到端的数字化采购,企业每年可节省四分之一左右的成本,减少30%交易性采购所需的时间,降低50%的价值损失。由此可见,数字化采购将是企业削减成本、提升效率的主要抓手,对于企业的意义越来越重大。未来几年,大数据分析技术、流程自动化和全新协作模型将显著提升采购组织的效率,大幅降低成本,实现更快捷、更透明、可持续的采购活动。采购人员应该保持对数字化技术的关注和学习,走在趋势前面,制定适合自身的数字化采购解决方案和实施路线图。关于供应链,数字化技术将为供应链带来革命性的影响。Gartner在2019年初列出了供应链技术的八大趋势,分别是人工智能、高级分析、物联网、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自主设备、数字孪生、沉浸式体验以及区块链,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用于数字化改造的创新工具。数字化新技术将显著改善规划、采购、制造和交付的流程和方式,提高供应链的可预测性、透明度和交付速度,令供应链变得更加智能。根据毕马威的一项年度调查,人工智能和高级分析被评为当前对供应链潜在影响最大的技术。麦肯锡估计人工智能在供应链管理和制造业中的应用可以创造2万亿美元的价值,可以在采购中每年节省3%-10%的成本。各个经济体都越来越关注数字化技术,特别是供应链领域的数字化创新。得益于数量庞大的网民人口,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数字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而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数字技术普及速度近年来居全球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国家开始将关注点从消费领域的数字化转变为供应链领域的数字化。中国、韩国和新加坡都在传统行业大力推行人工智能技术;日本计划每年培养25万名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毕业生;印度通过宏观政策的引导,将超过1000万家企业整合到同一个数字平台。这将使它们在未来的采购和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中占据先发优势,把握未来。——第三个趋势是,供应链安全愈发重要。供应链的安全指企业应对断链情况的能力。过去,断链的威胁主要来自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如今,企业面临的安全性威胁更多由政治动荡和博弈造成,例如英国混乱的脱欧和中美贸易问题。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近年三月的报告指出,卡特彼勒预计中美关税战将让它在今年损失2.5-3.5亿美元,康明斯预计损失1.5亿美元。新的威胁对供应链组织的应变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并有可能拆解现有的供应链体系,导致其从高效、复杂、有机互联向更短、更本地化、成本更高转变。瑞士信贷的调查显示,当下的贸易纠纷已经造成了永久性影响,欧洲公司越来越不愿意投资欧洲以外的公司,跨国公司不再将成本作为供应链战略的首要考量因素。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并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传统全球供应链的理论框架和体系设计的基础是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世界各国维持较低关税并且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而这个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供应链需要与时俱进,供应链安全问题带来的反思可能引发理论革新,指导企业如何在这个时代重新设计规划供应链,让它们能更快的应对断链的危险,提前部署足够的缓冲手段。即便好时代又回来了,供应链组织也可以自信地面对下一次危机。各位同事: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变革调整时期,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又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高度不确定的后全球化时代,可以确定的是,在数字技术和产业互联网驱动下,采购与供应链将越来越重要,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来源:中物联国际合作部)

2019/11/12 MORE
崔忠付出席“一带一路”大件物流国际产能合作高层论坛

11月7日上午,由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流通协会主办的以“开创新思路,挖掘新动能”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大件物流国际产能合作高层论坛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开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在开幕式中发表演讲。他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物流行业总体的物流需求平稳增长,行业继续保持在景气区域,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呈现出稳中回落的基本态势。工业物流转型升级的态势在持续加快,结构继续优化。但由于经济环境趋于复杂,实体经济困难加剧,物流运行的宏观环境有所恶化,一是经济运行中的资金周转次数在下降,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有所上升,影响着物流运行效率,给物流企业提质增效带来巨大挑战。对此,他就一带一路倡议给物流企业尤其是大件物流企业带来的机会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一、一带一路倡议给大件物流带来巨大市场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家有关方面将积极推进在煤炭、油气、金属矿产、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领域投资的力度,国内工程机械等设备企业也迎来扩展海外市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据测算,仅亚太地区,未来十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8万亿美金,潜在空间巨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中国有竞争力的工程企业去承担更多的海外项目,特别是在机械、运输设备和化工领域,将有助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竞争力。二、在具体物流方式上,有机组合多种运输方式可以充分地发挥中欧班列的优势,提高运输效率,保障物流安全。当前,国外大型工程项目设备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大型化、重型化,特别是水电化工等项目,具有金额大、环节多、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运作风险大等特点,运输过程要充分考虑交通工具、路径情况、中转节点等多种因素影响,跨国长途运输效率和安全就成为一带一路中大件运输服务需首要解决的问题。崔忠付认为,铁路是最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可深入内陆实现长距离运输,去年中欧班列开行6343列,如今中欧班列的物流配送网络已基本覆盖欧洲全境。大件物流企业可以利用中欧班列运行质量稳定、规模大的优势,推动中欧班列向纵深发展,也通过合作共同打造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国际运输通道。三、中国的大件物流企业在“走出去”应对复杂外部环境时要抱团取暖,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他认为,大件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物流活动不仅需要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组合,还需要各种特殊专业的运输和吊装设备,要多家物流企业协作进行。在一带一路下,大件物流企业走出国门后,业务的复杂程度将大大增强,这就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服务能力、营销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中国的物流企业之间要建立战略联盟,发挥各自在操作能力、资源能力、信息能力、管理能力上的优势和特点,摒弃竞争思维,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共享收益、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联盟共同发展。此外,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发展也要特别注意投资、劳工、环境及贸易、经营不善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尊重当地的风俗和法律规则,建立各种风险防范机制。(来源: 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流通协会)

2019/11/11 MORE
10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0.9%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调查的2019年10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0.9%,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各分项指数中,主营业务成本指数、期末库存指数、企业员工指数及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有所回升,延伸业务量指数与上月持平,其余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由21类商品组成的2019年10月期末库存指数为51.1%,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已连续四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本月继续小幅上涨,从指数变化情况来看,由于下游行业需求减弱,仓库出库情况表现一般,库存水平继续上升。分品种来看,生产资料类商品中,建材、石油类商品库存较上月有较大幅度回升,钢材、有色、化工、机械设备等商品库存较上月有所回落;生活资料类商品中,纺织品、食品、服装类商品库存较上月有所回升,家电、医药、农副产品等商品库存较上月明显回落。(中国仓储指数走势图%)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勇认为:10月份仓储指数继续回落,明显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表明仓储行业增速放缓,下行压力较大。一方面,受国庆假期影响,北方地区大宗商品生产和销售均受到一定影响,而消费品需求在假期过后也有所回落;另一方面,近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贸易局势不稳定,加大了市场悲观预期,需求较为谨慎,开工率不足,仓储企业出库表现一般。后期来看,临近年底,下游购货意愿日趋清淡,预计仓储行业需求难有明显改善。业务量增速放缓。10月份,业务量指数为50.8%,较上月回落6.8个百分点,业务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分品种来看,生产资料类中的钢材、有色和化工等品种业务量回落较为明显;生活资料类中的食品、服装、纺织品、家电、日用品和医药等品种业务量回落较为明显。周转效率变化不大。10月份,平均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50.0%,较上月回落3.2个百分点,指数位于荣枯线上,表明周转效率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分品种来看,钢材、机械设备、矿产品和农副产品等商品周转效率较上月回升,有色、建材、服装等商品周转效率呈回落走势。收费价格增速放缓。10月份,收费价格指数为51.0%,较上月回落2.4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仓储业务收费价格继续上涨,只是增速较前期有所放缓。经营成本仍然偏高。10月份,主营业务成本指数为55.2%,较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业务利润指数为51.4%,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指数反映出目前仓储用地供应短缺、价格偏高的问题,导致仓储企业成本压力较大,同时业务需求增速的放缓使得企业利润增速也有所减慢。从业人数再次回升。10月份,企业员工指数为50.3%,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重回荣枯线以上,反映出劳动力供应偏紧的情况有所缓解。从后期走势来看,新订单指数为51.7%,较上月回落3.2个百分点,创近八个月以来新低。临近年底,企业资金状况紧张,下游购货需求日趋清淡,加之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市场预期较为悲观,冬储意愿较往年有所降低,预计仓储行业需求难有明显改善。中国仓储指数调查说明1.主要指标解释中国仓储指数体系是一套立足于仓储企业,通过快捷的调查方式,以详实、动态的数据信息,反映仓储行业经营和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求状况与变化趋势的指标体系。中国仓储指数由期末库存、新订单、平均库存周期次数和从业人员4个权重指数合成。2.调查涵盖的范围中国仓储指数体系调查包含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两大类。调查的地区将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和新疆、西藏等)的主要省市和地区。调查的企业主要是为社会提供第三方仓储及配套服务的物流企业。主要是指综合性仓库和专业性仓库。不包括生产企业的自营仓库和用户的自用仓库。3.计算方法中国仓储指数由1个综合指数构成和11个单项指数。单个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方法。综合指数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方法。单项指数的计算公式:即正向回答的百分数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数的一半。DI=“增加”选项的百分比×1+“持平”选项的百分比×0.5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中国仓储指数= 期末库存×30%+新订单×25%+从业人员×25%+平均库存周转次数×20%  (来源:中物联科技信息部)

2019/11/09 MORE
指数微幅回升,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2019年10月份CFLP-GPMI分析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19年10月份全球制造业PMI较上月微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48.8%,持续4个月运行在50%以下。分区域看,美洲和欧洲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小幅回升,但仍保持在49%以下的较低水平;亚洲制造业PMI有所回落,仍保持在49%以上;非洲制造业PMI较上月明显回升,指数持续运行在50%以上。综合数据变化,全球制造业PMI虽然结束了连续回落走势,但较上月仅有微幅回升,指数仍运行在50%以下,表明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依然偏弱,下行压力持续存在。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下调了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期,将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下调至3%,较今年7月份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低水平。IMF认为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是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GPMI的走势,贸易保护主义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各国货币政策的再次宽松在短期内为缓解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提供了空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成为世界各国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似乎下行趋势仍没有明显改变。在实施逆周期政策调节的同时,继续寻求深度合作,重构经济发展秩序,推动创新发展将是未来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普遍意识到多边贸易合作的重要性,建立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多边经贸合作体制,实现开放、合作和共赢的经济发展环境已经成为近期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集体诉求。分区域来看,呈现如下特点:欧洲制造业小幅反弹,PMI低位回升2019年10月份,欧洲制造业PMI较上月小幅回升0.4个百分点至47.5%,从主要国家变化看,德国、英国和法国等主要国家制造业PMI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从指数水平看,除法国制造业PMI持续运行在50%以上外,德国和英国制造业PMI均保持在50%以下。特别是德国制造业PMI仍保持在41.9%的低位。综合指数变化,欧洲制造业虽有所反弹,但未改下降趋势,制造业PMI连续8个月运行在50%以下,整体运行仍然偏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分别下调了欧元区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测0.1和0.2个百分点至1.2%和1.4%。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欧洲制造业外需的冲击依然较大。如何化解贸易摩擦冲击,形成合力发展,是欧洲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欧洲经济短期内难有明显改善。作为领头羊的德国制造业增势最弱。如果三季度GDP增速继续萎缩,德国将陷入技术性衰退。德国央行近期报告显示,出口导向型产业的低迷已经开始蔓延至其他经济领域。面对仍显疲弱的经济形势,欧洲央行不得已将重启量化宽松,继续释放政策刺激信号。美洲制造业弱势反弹,PMI小幅回升2019年10月份,美洲制造业PMI结束连续6个月回落走势,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至48.9%,连续3个月在50%以下。从主要国家看,除加拿大制造业PMI环比回落外,巴西、墨西哥和美国制造业PMI均有不同程度回升。综合指数变化,美洲制造业增速结束连降走势,但仍在50%以下,整体运行仍然偏弱。美国制造业的波动仍是导致美洲乃至全球经济变化的重要因素。ISM报告显示,2019年10月美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至48.3%。分项指数显示,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放缓,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本月降至46.2%。需求回升是本月美国制造业反弹的主要驱动力。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至49.1%,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9.4个百分点至50.4%,国内外需求均有回升。在需求带动下,美国就业活动也有所回升。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至47.7%。综合指数变化,在需求拉动下,美国制造业有所反弹,但指数连续3个月在50%以下,表明反弹力度不强。受调查企业普遍认为关税压力和未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仍是困扰当前制造业增长的主要方面。美联储近期发布的全球经济调查报告认为,美国经济增长步伐已放慢,并降低了对未来6到12个月的增长预期。亚洲制造业增速放缓,PMI有所回落2019年10 月份,亚洲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49.5%。各主要国家中,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制造业PMI均有不同程度回落。综合指数变化,本月亚洲制造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指数仍保持在49%以上,高于全球制造业PMI,表明亚洲制造业增长仍相对平稳。中国制造业增速的放缓是导致亚洲制造业PMI回落的主要因素。中国制造业增速的放缓是受多个因素影响。一是当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耗能行业逐步退化,客观上对经济增速有较大影响。二是节假日短期性因素对市场供需增长有一定影响。三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外需增速下降。伴随经济增速放缓的是发展质量的提升。中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已取得较好成果,新动能加速增长,且具有较好协同性。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消费品行业均保持较好增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较好的带动作用。亚洲制造业PMI虽有所回落,但连续5个月稳定在49%以上,表明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亚洲制造业增速也有所回落,但整体运行稳定。IMF在近期的报告中预测亚洲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9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三分之二,其中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9%。澳洲制造业增速明显放缓,PMI有所回落2019年10月,澳大利亚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至51.6%,结束了连续上升走势,表明澳洲制造业增速较上月明显放缓。本月制造业PMI的大幅回落,表明在全球经济走势趋弱的背景下,澳洲制造业的波动也有所加剧,但指数水平仍保持在51%以上,意味着澳大利亚制造业仍保持较快增长。为了应对经济波动,澳联储已经三次降息。制造业增速的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澳联储继续降息的预期。非洲制造业增速有所加快, PMI明显回升2019年10月份,非洲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至52.5%。从主要国家看,南非制造业PMI大幅回升和尼日利亚制造业高位回升共同推动了本月非洲制造业的明显回升。综合指数变化,非洲制造业增速较上月有所加快,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再次证明了非洲的发展潜力巨大。尼日利亚和南非两大非洲经济体最近达成共识,要加强两国在多领域的经贸合作,将会为两国制造业乃至非洲制造业发展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为了支持非洲经济发展,非洲发展银行已经批准125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非洲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IMF和世行两大机构均认为,非洲经济增速有望在明年延续反弹,但考虑到全球经济环境趋弱,国际资本回流的鞥因素,非洲经济发展同样面临下行风险。(来源:中物联科技信息部)

2019/11/08 MORE
10月份中国快递物流指数为104.6%

2019年10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快递物流指数为104.6%,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100%以上。其中,商务快件指数为105.6%,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农村快件指数为104.7%,比上月回升1个百分点;跨境快件指数为103.2%,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总的来看,本月商务经济活动保持较好的活跃态势。服务业商务活跃度继续上升。10月份,服务业商务快件指数为107.1%,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持续高位运行。分行业看,服务业14个大类行业中12个行业商务快件指数高于100%。金融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快件指数分别为103.5%和103.1%,连续三个月位于100%以上;与民生相关的文体娱乐、住宿餐饮和租赁服务商务快件指数保持良好态势,持续运行在105%以上;批发零售业和教育服务商务快件指数分别113.6%和114.4%,连续两个月位于110%以上高位水平。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趋缓。10月份,制造业商务快件指数为96.5%,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接近今年2月份的最低水平。分行业看,制造业21大类中有10大类商务快件指数高于100%。电气机械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商务快件指数分别为102.6%、103.6%、102.1%和104%,连续三个月位于100%以上。与民生相关的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保持活跃态势,其中烟草制品业商务快件指数回升1.9个百分点,达到105%以上高水平;纺织业、服装服饰业商务快件指数回升2.3和0.7个百分点,重回100%以上。重化工业商务活动继续放缓,部分指数连续回落,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商务快件指数均位于95%左右较低水平,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商务快件指数连续三个月回落降至93%。从业人员指数回升。10月份,从业人员指数为103.1%,比上月回升2个百分点。随着电商大促临近,快递就业形势有所缓和,分地区看,西部和中部地区人员指数回升较快,分别回升4.1和6.1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人员指数虽小幅回落,但回落幅度小于1个百分点。企业经营便利度指数较快回升。10月份,便利度指数为68.8%,比上月回升8.6个百分点。分项来看,通行便利度指数为68.2%,比上月回升8.1个百分点;政务服务便利度指数为69.6%,比上月回升7.6个百分点;公共设施便利度指数为70.2%,比上月回升10.2个百分点;投送便利度指数为67.2%,比上月回升8.4个百分点。中国快递物流指数说明1.指标解释中国快递物流指数是一套立足于商务快件业务变化,通过监测行业、地区、市场主体使用商务快件情况,反映产业活动态势和快递物流行业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商务快件指数:反映商务领域快递业务量增长变化情况,可分为企业性质、行业、地区、经济区域等分类指数。农村快件指数:反映农村地区快递需求增长和经济活动变化情况。跨境快件指数:反映跨境业务活动变化情况。时效指数:反映快递物流服务完成时间的变化情况,是评价快递服务效率的指标。质量指数:反映快递物流服务质量变化情况,是评价快递服务水平的指标。人员指数:反映快递物流从业人员规模变化情况。成本指数:快件成本主要指包括一线人员工资、一线管理费用、包装费用、场地租赁等在内的直接费用,通过比较快件单位成本变化情况,反映快递物流经营效益水平。便利度指数:评价快递物流企业外部营商环境,包括通行便利、政务服务便利、公共设施便利和投送便利四个方面。2.涵盖范围中国快递物流指数调查的地区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调查单位主要是规模较大、并且商务快件业务占有一定比例的快递物流企业。3.计算方法中国快递物流指数由1个综合指数和若干个分项指数构成。综合指数由商务快件指数、农村快件指数、跨境快件指数、时效指数、人员指数和成本指数等分项指数加权构成。 (来源: 中物联科技信息部)

2019/11/07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