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 INTO LIN AN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加快推进农村物流发展 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运输部对建议的办理认真负责、务实高效,反馈意见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值得充分肯定。”近日,交通运输部有关司局工作人员再次电话回访全国人大代表罗霞时,获得了她的好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罗霞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物流发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她建议,通过改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物流发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建议切实反映了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瓶颈制约,对改善农村物流发展环境、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收到建议后,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立即明确运输服务司为承办司局,指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具体承办。在办理工作过程中,承办人多次与罗霞代表沟通,深入了解建议提出的相关背景和具体内容,征求有关办理意见,确保办理工作取得实效。  交通运输部在答复中表示,将按照工作职责,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的合作共享,加强在运力资源、线路网络、信息互联、站点设施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创新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罗霞代表对此表示满意。  据了解,近年来,交通运输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等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农村物流发展,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部会同相关部门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印发了《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开展专题调研,梳理农村物流发展创新案例,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加大对乡镇运输服务站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建设网络健全、功能完善、设施先进、标准规范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节点,为农村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2019/07/26 MORE
申通快递启动全国首家水果专用物流中心

7月19日,申通快递西南水果电商物流中心启动仪式在成都蒲江举行,启动仪式上,由蒲江至广州的首辆生鲜水果干线运输车正式发车,标志着物流中心正式启动运营,在即将到来的水果旺季,西南地区的优质新鲜水果,将从这里运送到全国各地的客户手中。申通快递相关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蒲江交通便利,是“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也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种植区,其品种资源丰富,市场基础良好。申通快递西南水果电商物流中心作为全国第一个水果电商物流中心,为申通未来生鲜业务的发展,探索了一个新的形态和模式,这将会成为申通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申通快递总部将全力以赴地给予支持,把西南水果电商物流中心做大做强。申通快递西南水果电商物流中心是行业内首家水果专用物流中心,占地28亩,集水果分选、包装、仓储、物流为一体,内建气调保鲜库20间,每间占地80平方米,储存量16万斤/间;全自动分选生产流水线,日均生产出货8-10万单;1500平纸箱包装厂,满足物流中心包装需求;分拨中心进港12条伸缩机,出港23条伸缩机,全天24小时发货,日均可以处理40-50万单包裹。与传统的集散分拨中心不同,整个水果电商物流中心针对水果产品的特殊性,在规划筹备时就从线体设计上进行了优化, 24小时作业,采用随到随发地滚动式干线直发,减少了中转环节,让产品时效大幅提升,破损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货物运输全部使用高栏车,避免因天气炎热的导致水果损坏;装货过程中,车厢里每三层货物铺盖一层隔板,避免满载情况下,整体重量对底层水果挤压。目前仓储物流中心的干线直达区域包含广州、深圳、杭州、上海,北京、郑州、武汉、长沙、沈阳、南京和泉州等。据悉,申通快递西南水果电商物流中心项目从去年立项,目前除了覆盖蒲江地区水果,还覆盖整个川西线以及周边眉山、资中、雅安、邛崃等地的水果。后期随着客户的增加,二期工程规划也将启动,计划再增扩20亩地,全部修建冷链保鲜库,以满足更多的商家入驻。物流中心的投入使用,将致力于上下游的供应商、企业、经销商、客户等进行全面的协同管理,完成高效的行业整合和有效运作,最终达成提升水果产品运转时效,促进“农产品上行”的目标。                                                     (来源:申通快递之声  转载自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2019/07/25 MORE
《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管理办法》《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大纲》解读

      2019年7月18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大纲》(以下简称《考核大纲》),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有关企业和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交通运输部党组始终把运输安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与民航、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相比,道路运输行业仍然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易发领域,重特大事故依然时有发生,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基础仍不牢固。其中,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是关键影响因素,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两类关键人员)的安全素质高低,很大程度地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道路运输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进一步推动道路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道路运输企业两类关键人员安全考核工作,在深入调研部分省市两类关键人员安全考核工作,并借鉴公路水运施工企业两类关键人员安全考核工作做法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管理办法》和《考核大纲》。  二、制定过程  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地方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运输企业对《管理办法》《考核大纲》进行研究论证,并在交通运输部网站公开征求了意见。3月29日,刘小明副部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考核管理办法》《考核大纲》进行了深入讨论。4月,《考核管理办法》《考核大纲》通过交通运输部法制司合法性/公平竞争审查。7月1日,李小鹏部长听取了两个文件编制过程的工作汇报,提出了明确指示要求。7月10日,《管理办法》《考核大纲》经交通运输部第15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主要内容  在文件制定过程中,按照“立足行业、依法依规,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明确分工、统筹推进,平稳过渡、做好衔接”的总体原则,对道路运输企业两类关键人员安全考核工作,进行了统筹谋划。     《管理办法》是整个安全考核工作的顶层制度,重点明确了四方面要求:一是明确考核对象。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对道路客运、道路货运(含危货运输)、汽车客运站的两类关键人员进行安全考核。同时,明确道路运输相关业务(货运站、维修、驾培等)两类关键人员的安全考核可参照执行。二是明确职责分工。按照部、省、市三级架构体系,明确了职责边界。部级负责考核工作的顶层制度设计,编制考核大纲和考试题库,建设考核管理平台。省级负责统筹组织、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安全考核工作。市级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以及相关具体管理工作。三是明确考核要求。运输企业两类关键人员在从事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相关工作6个月内要完成考核工作;未按要求完成考核工作的,管理部门要依据《安全生产法》进行处理。明确了考核组卷形式、考评组织频次、考核合格标准、考核合格证明管理等要求。四是明确过渡衔接要求。主要涉及两类情况:一类是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向属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备的,视同安全考核合格;另一类是对于已经开展安全考核工作的地区,属地主管部门可将合格人员信息及时上传至安全考核管理平台,视同安全考核合格。  《考核大纲》重点明确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明确考核内容。突出针对性,重点围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文件等内容进行考核。二是明确考核方法。采用纸质试卷或计算机闭卷考核方式,全部为客观题,考核时间为90分钟,试题实行100分制,80分及以上为合格。三是明确组卷比例。针对不同考核对象,考核侧重点不同,突出考核工作针对性,分别明确了两类关键人员考核内容所占比例。                                                                                                             (来源:运输服务司   转载自中国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9/07/24 MORE
盘点:物流行业10大技术创新案例

    今年上半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代表性技术创新举措?5G、人工智能、IoT、AR、无人驾驶……当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当对作业效率的需求不断加大,当技术革命大潮涌来,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选择拥抱技术革新。今年上半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代表性技术创新举措?物流指闻年中盘点,带你看看行业新突破:      菜鸟网络上线“智能供应链大脑”,实现手机瞬时决策    电子面单、AI智能空间、物流IoT开放平台代码……上半年菜鸟网络在技术创新方面动作不断,其中一个代表是“智能供应链大脑”的推出。以2016年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为起点,过去三年,很少有技术关注到供应链的优化和升级,如今“智能供应链大脑”完美补足了这一环。对于多渠道销售的品牌商——尤其是食品品牌商来说,供应链管理是生意的命脉所在。一个CEO要做决策,往往需要把每个渠道的数据做收集、分析、比对,才能看出不同渠道的商品库存和销售情况。如果要在不同渠道之间灵活调拨商品,几乎难以做到。等数据分析完,最佳的决策时机已经过去。2月21日,菜鸟打造的“智能供应链大脑”正式上线,雀巢将率先使用这项智能系统,届时雀巢销售的全渠道商品状况都可以实时展示,并自带智能算法分析。据悉,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可视化、智能,可以打通品牌商在多个平台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为品牌打造“看得见的供应链”。通过它,全盘供应链信息在手机上一览无余。未来,“菜鸟智能供应链大脑”将向更多商家开放。                                            京东物流率先建设国内首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3月11日,京东物流上线了全球首套机器视觉批量入库系统——秒收。相比传统的繁重人工操作方式,秒收系统的作业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而后,由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IoT分拣系统曝光,该系统每小时能够完成4000个集包袋的分拣任务,分拣准确率达到99.99%……京东物流在过去6个月技术不断有新突破。而最值得行业关注的或许是其将率先建设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的动作。与AI、IoT、自动驾驶等一样,5G未来将成为智能物流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前提。根据设计规划,京东物流5G智能物流园区将实现高智能、自决策、一体化,推动所有人、机、车、设备的一体互联,包括自动驾驶、自动分拣、自动巡检、人机交互的整体调度及管理,搭建5G技术在智能物流方面的典型应用场景。据了解,首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位于上海嘉定,将在年内逐步建成并落地运营,其中包含智能人员管理与智能车辆管理系统的一期工程已经上线交付使用。除此之外,京东物流还将同时在北京亚一、物流全链路可视化监控、机器人智能配送等多个物流场景进行5G应用部署。                                             顺丰科技发布人工智能系统“慧眼神瞳”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GIS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环节,顺丰科技一直致力于应用各种创新技术,构建智慧物流体系。而在今年,除了推出能多形态、一站式地解决体积测量问题的快测AR,3月7日顺丰科技还对外发布“慧眼神瞳”,而这标志着顺丰科技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成果在业务场景的落地突破。简单地说,“慧眼神瞳”是利用各种视频和图像进行自动化分析的人工智能系统。监控摄像头是目前快递企业各业务场景中的标配,其中蕴含丰富的数据资源,但是如果数据没有经过分析和汇总,就发挥不了更大的价值。“慧眼神瞳”就是通过人工智能的高科技手段自动分析这些数据,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管理决策依据。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比如对于中转场的装卸口这个场景,我们将摄像机部署在装卸口,通过分析车辆到离卡行为、车牌识别、车辆装载率、人员工作能效等基础数据,我们可以刻画出装卸口作业场景的完整生产要素,将所有作业数据线上化,持续优化各项运营成本,优化运转效率,就像“润滑油”,让“人”“货”“场”“车”等“齿轮”高速运转,提升中转场这台“机器”的效率。                                             G7发布智能挂车“数字货舱”V9版,搭载业界首创“量方”功能作为智慧物流的推动者,G7已经利用多项黑科技去感知物流环节中的人、车、路。去年,G7带来了智能数字货舱,基于大数据积累和AI深度学习算法,G7数字货舱可实时感知货物量方,自动记录量方变化曲线,时刻知晓装载率。通过AI摄像头和高精度传感器对厢内货物进行图像三维建模,保证货物运输状态全程可视化,并智能管控装车过程和装车进度。今年3月18,G7全新发布了智能挂车“数字货舱”V9版, 并搭载了业界首创的“量方”功能。“量方”功能,采用了传感器+AI算法,对舱内货物进行高精度扫描+三维图像建模,最终自动计算出货舱容积占用百分比,实现精准装载。不仅如此,货舱在装载过程中“哪里空”、“哪里满”,都将以全3D方式呈现。通过对货舱空间更合理地利用,时刻保证车辆的真正满载。不仅如此,升级后的数字货舱也增加了更多车型和提车地点,可供选择;同时还增强了调配灵活性,以满足更多物流企业和车队的租赁需求。从出发,到送达,货物运输实现全程可视化,不仅让车队一路放心,也提高了效率。                                  美团推出国内首个全自动“无人微仓"6月17日,美团闪购正式对外发布面向商超、生鲜等零售行业的全新解决方案——无人微仓。该解决方案通过微型前置仓的形式自动化完成零售到家场景订单的拣选和打包问题,从商品推荐、线上下单、智能货架拣货、AGV机器人运输、自动核验、打包到配送实现全自动流程化,完成对商户服务的整体闭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消费者只需在美团或美团外卖App闪购入口下单后,无人微仓的人工智能分拣系统安排订单。由运输机器人开始在不同货架间收集订单商品,自动打包后交付给骑手,完成最后的配送。美团方面称,运营此解决方案使经营效率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拣货效率是传统模式的7倍,用机械臂代替人工,多订单并行在高峰时段优势更加明显,空间利用率达到传统模式的4倍,这得益于无人化流程使得货架高度间距近一步优化,支持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百度完成全球首次自动驾驶物流闭环,快递包裹飞越太平洋1月9日,CES 2019国际消费电子展正式开幕。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车队用接力的方式,从长沙出发,乘坐飞机跨越太平洋后,在当天将一个Apollo标识的包裹由无人货运车送到美国拉斯维加斯,创造历史。百度官方表示,这是全球首次自动驾驶物流闭环,也是在2019 CES前夕,百度为大家带来的一次自动驾驶成果展示。此外,在展览间隙,百度还发布了全球首个最全面的智能驾驶商业化解决方案—— Apollo Enterprise。据了解,Apollo Enterprise是提供给全球汽车企业、供应商和出行服务商的一套加速实现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量产、定制、安全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百度还推出了Apollo3.5版本,将实现从简单城市道路到复杂城市道路的自动驾驶,可以自动处理窄车道、减速带、人行道、十字路口、无信号灯路口通行、借道错车行驶等十几种路况。                                   中外运敦豪:发布国内首个全自动智能无人机物流解决方案5月16日,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与亿航智能在广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了国内首个全自动智能无人机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指闻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发布的首条无人机配送服务航线从中外运敦豪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寮步服务中心到松山湖片区,全程飞行距离约8公里,飞行时长8分钟,使用亿航开发的最先进的智能无人机——亿航天鹰(Falcon)物流无人机进行派送。在各路试水企业中,DHL的无人机使用模式有所不同,其采用的是设置无人机站点,物流配送人员将物品放入站点后,无人机负责偏远地区该类站点与站点之间的物流配送。由快递人员与最终客户在站点进行货物的派送与签收。作为此次发布的全自动智能无人机物流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专门开发的DHL智能柜能够与无人机高度自动协作、无缝接驳,并可以实现无人机的自动起飞、降落,挂仓的自动装卸载,快件的自动分类和基于身份比对以及实名认证的快件存取等一系列智能功能。                                            Geek+:首次公开展示全新RoboShuttle机器人穿梭系统今年4月,在LogiMAT开展第一天,Geek+首次公开发布了最新的机器人穿梭系统(RoboShuttle),并进行了实际场景动态展示。“Geek Robot Shuttle System”又称为货箱到人解决方案,由上层系统进行统一调度,通过搬运标准货箱或纸箱进行拣选,通过AI算法进行智能路径规划,高精度导航,机器人同步支持自动充电功能。系统使用与多SKU存储和拣选应用场景,相比机器人搬运货架进行“货到人”拣选,货箱到人解决方案具有更为便捷准确的特点。另据介绍,RoboShuttle具有极高的柔性,可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配置机器人数量,机器人本体稳定性高且易于维护。除此之外,RoboShuttle可大幅度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该系统整体成本可低至多层穿梭车系统的一半,拣选效率及存储容量均与多层穿梭车在同一水平。                                 旷视科技发布核心产品“河图(Hetu)”1月16日,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发布了旷视机器人战略的核心产品——“河图(Hetu)”。河图 (HETU) 是一套由旷视推出的,致力于机器人与物流、制造业务快速集成,一站式解决规划、仿真、实施、运营全流程的操作系统。它就像机器人网络的大脑,如果把机器人协同工作的场景比作一场交响乐,那么河图便是乐队的指挥家,能够指挥各类机器人协作演奏业务的交响乐。在下游的设备层接入上,旷视河图目前已经接入三大类产品,其中腿系列产品解决仓储物流场景中的搬运问题,已经接入的设备包括旷视科技自研的T系列货架式搬运机器人和载重2吨的托盘式机器人,同时也有来自旷视机器人生态伙伴国自机器人开发的E系列多层轻型叉车; 手系列产品解决核心的商品抓取和拣选问题,包括整箱的拆码垛、拆零的商品拣选。已接入的手系列产品包括旷视机器人生态伙伴 MUJIN 拆码垛机器人、拆零拣选机器人;而空间系列产品主要解决密集存储的问题,河图已经接入了鲸仓科技的 Picking Spider 系统,可实现料箱的密集存储和随机存取。目前,旷视河图已经在天猫超市、科捷物流、宝洁等合作方的仓库中进行了实际使用。在天猫的仓库中,旷视河图协同500台机器人,将现阶段仓库效率提升了40%。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旷视河图与工业机器人公司MUJIN打造手脚联动无人仓,让机器人具备货物抓取能力,进而实现全流程无人化。                                             波士顿动力物流机器人Handle升级亮相如果说机器人界谁能被称为网红,波士顿动力当仁不让。每一则视频的发布。都能引起业内极大的关注。而在今年上半年其发布的全新机器人Handle更是引发了热议。据其官方表示,Handle是一款专为物流设计的移动操纵机器人,主要用于仓库内的货运搬运工作。同时,波士顿动力也放出了其工作视频,据透露,Handle可以搬运13.6公斤的箱子。堆叠箱子的深度可达1.2米、高度可达1.6米。Handle机器人身上的视觉系统能够帮助寻找货箱和可以用来装载货箱的运货盘。最初的Handle机器人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将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机器人技术(通常用于两足或四足机器人)应用到带轮子的机器人上。不过,新版本看起来要精致得多,它将原来的版本应用到一台真正有用的机器上,可以自动在仓库中装载和卸载产品,就像视频中所展示的那样。但是,就像波士顿动力公司的许多项目一样,Handle机器人目前还只是一个原型——该公司还没有宣布任何商业化计划。除了以上十个行业代表,上半年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创新案例,比如说德邦快递的防暴力分拣系统、机械臂、无人机、无人车等黑科技,福特公司与Agility Robotics合作研发了更灵活的Digit人形机器人,亚马逊发布了新型机器人Pegasus,科纳普开发了最新OSR穿梭车 Evo +系统,胜斐迩在CeMAT ASIA 2018上展出了全自动订单拣选系统A字架……一切都在昭示着一个新物流时代的到来。(来源:物流指闻  编选:网经社   转载自中国单元化物流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2019/07/23 MORE
打造高质量物流服务新体系,迈向“物流强国”建设新征程——2018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9年展望

2018年,受国内外形势变化影响,我国物流业面临严峻挑战,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广大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产业新动能,提升供给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物流需求,物流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展望2019年,我国物流业将运行在合理区间,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我们将围绕“物流强国”目标,努力建设高质量物流服务新体系。一、2018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2018年是我国物流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一年。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国物流业实现平稳增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总体运行稳中趋缓经济下行压力传导到物流业。2018年,我国GDP首次超过90万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值为50.9%,虽仍处于扩张区间,但是进入下半年,PMI指数连续下滑,12月PMI指数落入50%以下的收缩区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需求偏弱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物流运行呈稳中趋缓态势。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显示,全年社会物流总额为283.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增幅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且下半年增速明显低于上半年,需求规模保持适度增长,增长压力有所加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物流景气指数全年均值为53.8%,较上年小幅回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公路货运效率指数、仓储指数、快递物流指数、电商物流指数等行业指数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下滑,指数波动频率和幅度加大,行业下行压力有所增强。(二)需求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品物流成为重要驱动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8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2%,消费日益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消零总额的比例达18.4%,成为消费增长的“亮点”。消费贡献持续增强,带动消费品物流快速增长。全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7万亿元,可比增长22.8%,远高于社会物流总额平均增速。电商物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电商物流指数中总业务量指数全年均值为132.4,反映电商物流业务规模较上年增长超过三成。受消费物流带动,全年快递业务量实现507亿件,同比增长26.6%。零担快运、大车队、仓储配送、冷链物流、即时物流等与消费和电商相关的物流领域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消费物流引领行业变革,新零售驱动物流模式创新,“网上下单、门店发货”的前置仓模式、“数据打通、仓库共享”的协同仓模式改变传统市场竞争格局,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时效和增强客户体验,支撑形成国内强大市场。工业品物流向价值链上游延伸。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总体来看,工业物流仍然是社会物流主要需求来源。全年工业品物流总额256.8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90.7%,较上年可比增长6.2%。其中,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汽车物流、IT物流、家电物流等物流领域处于领先水平。2018年交通运输制造业、电器机械制造和电子通信技术制造物流需求分别增长13.8%、10.1%和10.5%。制造企业物流外包规模扩大,程度加深,供应链物流成为趋势,精益物流、线边物流、物流控制塔等现代物流模式得到推广,运输、仓储等单环节的物流外包逐步向全链条的集成外包转变,物流一体化、专业化、可视化水平提升,对制造企业降本增效作用持续增强。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服务型制造,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聚焦供应链物流,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口货物物流增速有所放缓。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0.5万亿元,首破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7%,出口额、进口额均创历史新纪录。但是贸易顺差大幅收窄,进出口货物贸易不平衡减弱,进出口货物物流增速放缓较为明显。2018年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14.1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较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三)社会物流总费用略有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略有上升。2018年,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3.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8%,较上年略有上升,其中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是推高物流总费用的重要因素。运输费用明显回落。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显示,全年运输费用6.9万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年下滑4.3个百分点,运输费用与GDP的比率为7.7%,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分析原因,主要是货源增速放缓和运输结构调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515亿吨,同比增长7.1%,增速较上年下滑2.2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货运量完成40.3亿吨,同比增长9.2%,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铁路运能提升、公路货运治理、多式联运提升等六大行动。“公转铁”力度持续加大。环渤海地区、山东省、长三角地区,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的煤炭集港实现由铁路或水路运输,全年主要港口疏港矿石运量完成3.11亿吨,同比增长11.2%。多式联运渐成结构调整共识,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发布。截止到2018年底,铁路集装箱业务同比增长33.4%,7个主要集装箱铁水联运港口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25%,多式联运成为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助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保管与管理费用有所上涨。全年保管费用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较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占GDP的5.1%,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比。管理费用1.8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较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与GDP的比率为2%,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保管与管理费用快速扩张,成为物流成本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保管费用中,资金占用成本增长12.3%,增速较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反映当前实体经济中融资难、融资贵,资金使用效率偏低,存货资金周转速率不高。仓储成本增长13.3%,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加快。主要是受物流用地难、用地贵影响,导致仓储租金总体上涨。此外,配送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包装成本等保管费用以及人工成本等管理费用均保持较快增长,推高物流保管和管理费用。受存货成本增长压力影响,企业降低库存积极性较高,供应商管理库存、零库存、统仓统配等库存管理模式逐步得到推广。下一阶段,降低保管和管理费用将成为物流降本增效的重点方向。(四)物流企业集中度增强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兼并重组正在成为物流企业补齐短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2018年,中远海控完成收购东方海外,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集装箱运营企业。顺丰收购DHL在华供应链业务,加速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深圳投控入股怡亚通,打造高端服务产业集群。万科物流并购太古冷链,布局全国冷链物流版图。天地华宇并入上汽物流板块,向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全面转型。中铁快运与顺丰组建合资公司发力高铁快运,铁路混改走向深入。中国邮政寄递事业部成立,南航集团组建货运物流企业等等。龙头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活跃,优化自身战略布局和业务架构,加快向多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转型。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目前,全国物流相关法人单位数已近40万家。一批综合实力强、引领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加速成长,在航运、电商、快递、汽车、冷链等细分市场领域,出现了一批超越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标杆企业。截至2019年2月,全国A级物流企业达5025家,其中,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5A物流企业310家。在细分物流领域,星级冷链物流企业60家,星级车队企业118家。“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超1万亿元,进入门槛增加到29.6亿元,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五)物流新动能引领变革智慧物流创新迎来变革。物流互联网全面连接物流资源,推动物流“在线化”发展。2018年,全国动态监控货运车辆超过570万辆。菜鸟启动物流物联网(IoT)战略,推动物流数据化转型。物流大数据加快应用,顺丰联合多家公司成立供应链大数据平台,深度挖掘行业数据价值。物流无人技术逐步推广,部分城市开展无人驾驶货车道路测试,“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无人配送、无人码头”等创新应用走在世界前列。“语音助手、单证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在物流行业开始启动。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流程可视化、操作自动化和决策智能化水平成为重点。“互联网+”物流促进“协同化”模式创新。无车承运试点企业取得积极成效,骨干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发展,产业“平台化”趋势显现。以中国外运为代表的物流企业开启智慧物流战略,以全面数字化转型为基础开展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的全方位重构,推出“运易通”等一批社会化物流平台,推动产业智慧化转型之路。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加入智慧物流行列,“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产业互联网迎来快速发展期。供应链新动能逐步发力。2018年,商务部等7部门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55个城市列入试点城市,266家企业纳入试点企业名单。越来越多的制造、商贸和物流企业加快向供应链转型发展。例如,海尔集团在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理念下,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提供社会化服务,使广大中小制造企业享受智能制造服务,助力提升产业链水平。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联合调研显示,我国部分领先企业已处在供应链外部协同阶段。从平均水平来看,我国企业仍普遍处于从内部集成到管理普及的较低水平发展阶段,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还刚刚起步,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交通与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2018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万亿元。铁路营业里程将超过1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4万公里,沿海万吨级泊位超过2400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完善。2018年,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统计,全国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超过1600个。近年来,物流枢纽建设受到重视,湖北省和顺丰筹资新建的湖北鄂州民用机场正式获批,建成后有望成为亚太区第一个、全球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科学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计划到2020年和2025年,分别确定30个和15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为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奠定良好基础。物流设施网络化发展渐成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7家示范物流园区名单,物流园区逐步向连锁化、品牌化、智慧化发展。传化智联加强网络业务发展,打造共享班车和物流联盟,搭建全国干线运输网络体系。中物联牵头成立的百驿物联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推动物流园区间互联互通。物流企业网络建设力度加大,主要快递快运企业基本建成覆盖城市和农村的快递物流服务网络。阿里计划投资千亿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提出国内24小时、全球72小时送达的目标。国际物流网络受到重视,物流海外仓和国际仓加快网络建设。物流网络成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支撑,沿线物流通道和枢纽布局建设力度加大。2018年,国内已有59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全年开行超过6千列。物流通道和园区枢纽联动融合,编织覆盖全国和全球的协同物流网络,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七)行业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简政减税降费政策相继出台和逐步落地。5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的措施,提出三个方面9项具体政策。其中,物流企业承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货车年审、年检和尾气排放检验“三检合一”,取消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对货运车辆推行跨省异地检验,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等政策措施已经逐步实施。《快递暂行条例》正式出台、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国务院大督查重点内容、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圆满结束、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税率调整、出入境检验检疫划入海关总署、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取消、优化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规范公路治超执法行为、绿色货运示范城市创建、规范和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进一步规范等政策出台,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行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行业社团组织,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反映行业诉求,参与政府决策,为改善物流行业营商环境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八)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统计、标准、诚信等基础性工作有新进展。目前,全国已有610多所本科院校和近2000所中、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在校生规模达50万人。已有60万人参加了物流、采购等职业能力等级培训与认证,多层次、全方位、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成长壮大。自2004年10月物流统计制度建立以来,已形成社会物流统计、物流业景气指数、公路运价指数、仓储指数、电商指数、快递指数等指数系列。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成为国内知名、世界有影响的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风向标”。自2003年9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以来,已制定并发布国家标准68项、行业标准52项、团体标准15项。自2007年建立物流企业信用评价制度以来,共评出A级信用企业648家。目前,我会在物流服务平台、即时配送等细分领域建立行业非诚信名单机制,强化行业规范自律,引导提升行业治理水平。二、2019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展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自2018年12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三个月低于50%,虽然有春节因素影响,但是指数水平总体低于上年同期,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受此影响,物流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长期性、结构性矛盾将集中显现,结构调整阵痛持续增强,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下行压力是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国际形势影响市场预期。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信心和市场预期影响不可忽视,国际贸易波动幅度可能加大,国际供应链体系将加快重构,对国际航运、国际货代等领域带来直接影响,也将对国内物流需求产生一定冲击。目前,衡量国际贸易水平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持续回落,表明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发酵对全球贸易和全球物流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二是国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国内消费需求虽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增速有所下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多年来首次低于10%,且实物消费增速低于服务消费增速,直接影响到社会物流需求增长。快递业虽然仍保持较高增速,但是增速已连续几年呈放缓态势。此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受销售放缓和市场调控影响增速可能持续放缓,制造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受投资信心和利润放缓影响有继续放缓可能,将对社会物流需求增长带来不利影响。三是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依然严峻。企业成本上涨压力依然较大。资金、人工、能源等要素成本增长较快。物流用地难、用地贵问题日益尖锐,特别是在特大型、大中型城市,服务国内市场的物流配套设施紧缺,拉高社会仓储成本。物流运输价格持续低迷,公路货运价格已经跌至近5年来最低水平。由于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中间环节多、损耗大,降低运输成本难度加大。企业物流成本分散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物流服务质量总体偏低,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和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四是环保治理压力持续加大。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初战告捷,下一步将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按照国务院部署,运输结构调整将持续推进,2020年采暖季前,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的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原则上将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同时,重点地区将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柴油货车100万辆以上,“公转铁”力度将持续加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进入实施阶段,以高污染高排放柴油货车为重点,将建立实施最严格的机动车“全防全控”环境监管制度。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正式发布,各地加大车辆环保限行力度,“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面临提前淘汰,城市电动货车替换仍面临通行压力,货车通行难尚未有效缓解。五是市场营商环境有待持续改善。目前,“放管服”改革进入深水区,行业治理难度日益增加,简政放权之后的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还有待深化和创新。物流业管理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与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的物流运行模式不相适应。近年来,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存在落实不到位、推进速度慢、地方协调难等问题。新兴的“互联网+”物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传统的监管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需要,也对物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课题。从有利因素看,一是物流先导作用逐步显现。当前,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近60%,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基础性、战略性地位逐步巩固,先导性作用开始显现。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物流基础设施等同于水利、铁路、公路、电网等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物流产业地位。继全国物流园区规划之后,政府有关部门首次出台《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要求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物流枢纽。加快推进要素集聚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在全国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作用,实现区域物流格局与产业布局重塑,将有效支撑“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产业链升级面临机遇。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有重要机遇。我国产业链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供应链掌控能力不足是重要因素。最近一期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标(LPI),中国排名27位,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供应链时代,掌控现代供应链体系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国家供应链体系安全,防范供应链风险,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重构国家供应链体系。下一阶段,随着国家供应链试点城市、试点企业工作推进,将逐步提升产业链水平,有效支撑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科技发展孕育发展新动能。新一轮产业革命、技术革命深入推进,成为行业发展的强大引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些重大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创造行业新业态,“互联网+”物流模式不断创新。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产业互联网深入推进,将改变传统物流运作方式和商业模式,行业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当然,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传统物流企业的观念转变和战略转型速度稍显不足。如何推动广大物流企业拥抱互联网,全面实现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入到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的构建,形成“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产业新生态是下一步面临的新机遇。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国内外形势和各种因素叠加,我国物流业下行压力较大,保持平稳增长的难度将更大。预计2019年我国物流业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将继续保持平稳。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围绕“物流强国”的目标,建设现代物流服务新体系,引导物流降本增效向提质增效转变,深入挖掘需求创造力,培育科技创新力,打造品牌开拓力,增强国家物流竞争力,全面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2019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以建设“物流强国”为新时代物流业的新使命,建议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做好国家重大战略的物流服务保障。适应“制造强国”战略,推进供应链物流创新;抓住“消费升级”战略,重点推进消费物流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农业、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区域物流布局;顺应“军民融合”战略,形成军事物流和社会物流兼容、应急物流和平时物流兼顾的物流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物流服务网络,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二是推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制造、商贸行业物流需求,寻找行业新的增长点。发展服务型制造,推进产业物流向社会化、服务化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产业物流融合发展平台,提供平台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鼓励物流业深度介入各相关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产业链服务,开展销售、生产、采购及逆向物流预测预警,更好发挥物流业的支撑服务和先导带动作用。三是引导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盟合作、上市融资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扩张、资源集聚,加紧树立行业品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模式先进,行业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提升自动化、柔性化、可视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打破传统产业边界,推动产业平台化发展,建立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四是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向提质增效转变。进一步降低物流税费、通行、融资、用地、审批等制度性交易成本,发挥制度创新在降低物流成本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物流企业调整资源配置方式和运输结构,推动技术、组织、模式和管理创新,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引导工商企业优化物流成本管理,从降低物流企业成本向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乃至整个供应链物流成本转变。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供应链等新模式和智慧物流等新技术,降低全链路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五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协同。科学规划和实施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明确物流基础设施用地属性,加大中西部内陆地区、大中型消费城市、重点制造产业集群的枢纽设施配套。持续推进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等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建设。规划完善城市物流网点布局,科学制定配送车辆通行规则,缓解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强区域物流设施有效衔接,促进物流园区示范引领和互联互通,依托行业协会实施全国百家骨干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工程,发挥社会物流网络整体效能。六是鼓励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推动建立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拓展质量管理、追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功能,提供采购执行、物流服务、分销执行、融资结算、商检报关等一体化服务。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引导工商企业聚焦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协同创新。加强数字供应链、智能供应链研究,提升供应链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七是实施智慧物流发展战略。制定智慧物流专项规划,编制智能物流技术装备路线图,开展重大智能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智慧物流模式创新。出台财税引导政策,解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出现的数字化治理问题和政策障碍。鼓励骨干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物流要素全面连接,实施中小物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工程。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物流互联网,引导基础设施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八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物流。有序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分阶段分步骤引导不达标车辆退出市场,鼓励清洁车辆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引导清洁车辆更新替换,科学制定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方案,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切忌政策“一刀切”。大力推广绿色物流技术,开展绿色物流、绿色配送、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等科技攻关,支持液化天然气车辆、仓库屋顶太阳能发电等绿色装备技术应用。鼓励托盘循环共用、集装箱多式联运、挂车共享租赁等绿色装备设施共享。九是培育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加强物流领域理论研究,逐步完善物流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开展专业化、定制化职业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改善从业人员工作条件、降低工作风险、提高社会福利待遇。通过多种方式关心关爱行业从业人员,增加从业人员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十是夯实行业基础工作,提升市场治理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政府的作用,围绕“物流强国”建设目标,建立符合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加强部门统筹和地方协调,抓好已有政策的落实,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出台新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全面推行便民服务措施。开展平台数字化治理,创新“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管理企业”的监管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诚信体制建设,加强社会统筹协调,形成协同治理机制,营造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物流营商环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物流业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我国物流业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仍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使命,全面提升国家物流竞争力,逐步完善现代物流服务新体系,为建设现代化“物流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从业青年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的调研。调研显示,一线配送人员已突破300万,他们中绝大部分为18至35岁的青年(如图所示),近一半的快递小哥每天工作10至12小时。目前,直营快递公司采用较为传统的招工用人模式,但更多的企业采用加盟制运营,总部对加盟网点缺乏实际监管。外卖平台更是让配送员在网络注册,与平台不产生法律意义上的直接劳动关系。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青联上交提案,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适应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明确加盟、承包、代理的主体资格及其责任义务,通过规范经营主体来规范劳动关系。要求快递配送企业加强对加盟网点管理,不能“一包了之”,明确其应有的管理责任,将加盟网点纳入监管督查范围。发挥行业协会积极作用,建立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对企业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劳动关系复杂、职业保障差、职业前景不明确……针对快递小哥面临的诸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泗洪县归仁邮政支局局长殷勇建议,强化劳动保障,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尽快研究快递配送等新业态中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问题,规范快递配送人员的工资标准、合同条款、商业保险等,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争议调解仲裁力度。推进快递配送行业制定合理的参保方案,根据职业环境和行业特性,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尽快建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险转接平台,加大意外伤害险的商业弥补力度。问题2:高强度工作无暇顾及个人生活期待更多服务“礼包”,提升城市融入感快递业尤其是一线网点长期保持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节奏,员工工作压力大,照顾家庭的时间少之又少,很多单身男青年面临着无暇顾及个人感情生活的窘境。据不完全统计,在快递业中,外来务工人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城市安家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不容忽视,随之而来的则是缺乏融入感和归属感。山东顺丰总经理助理兼公共事务部负责人付兴斌认为:“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单纯地依靠企业层面的薪酬制度和福利保障不太现实。”他希望政府能够在未来给予快递员这一群体更多的关注和政策支持,有效解决快递从业人员在城市生活的后顾之忧。以广州省湛江市经济开发区为例,该开发区有41%的快递从业人员的婚姻状况为未婚,男女比例约为6∶1。在此前广东举办的“快递小哥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上,湛江市人大代表、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副主任梁德英建议:“有些单位男同志多,有些单位女同志多。我认为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快递业与超市、家政、幼教等行业组织一些联欢会。”除了单身男青年较多的问题,调研过程中也有快递员表示融入城市有较大阻力,特别是住房问题难以解决。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市组织召开了促进快递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座谈会,为快递企业、快递小哥送上了专属“服务包”,其中就有解决快递员住宿问题等生活方面的措施,提出将提供2400套(间)租赁房源(含续租、新增),并按照一定比例规划建设一批只租不售、统一管理的快递员工集体宿舍和配套设施作为宿舍,帮助快递员工解决住宿问题。今后,在服务北京市民的同时,快递小哥也将感受到更多的人性化服务。问题3:“最后一公里”派送仍是“痛点”末端设施共享化,为快递小哥减负快递电动三轮车、摩托车、燃油助力车通行和停靠难,是快递小哥头疼的“老问题”。从另一方面讲,快递行业多以派件多少计酬,为了抢时间、抢运单,一些快递员违反交通法规、占用机动车车道等违章行为屡见不鲜,也给城市交通治理带来难题。调研显示,“最后一公里”派送是普遍困扰社会、行业和快递从业者、消费者、城市管理者的最大“痛点”之一,亟待通过发展驿站等快递末端共享服务平台、推动集约化配送进社区等方式加快解决。为此,殷勇建议,公安交管部门要对快递配送车辆的车型、载重、制动标准及使用管理进行规定,制定上路行驶和停靠标准,同时,充分考虑到新旧车更新换代的实际周期,逐步淘汰不合格车辆。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将快递终端设施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基本建设范畴,使智能投递柜等快递终端设施能和垃圾站、邮政投递点等一样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予以统筹考虑。并充分利用社区闲置空间,提高现有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无效投递。国家邮政局大力推进快递“进社区”“进高校”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多地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末端投递难题。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建议,可以由国家有关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将快递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将快递末端共享服务设施作为便民利民项目,纳入城市规划,在用地、设立等方面提供便利。各级住建部门提升新建住宅小区的验收标准,明确配套快递设施用地和场所。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鼓励和引导住宅小区设置快递综合末端平台,不收或少收取进门费,引进优质企业开展社区快递末端运营。各级市场监管、商务、邮政等部门也要加强对末端服务创新的引导和管理,鼓励企业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站点运营安全性,保障快递末端共享服务设施高效、优质、安全运行。                              (类型:转载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作者:何黎明 )

2019/07/19 MORE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营造信息化生态

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期间,由交通运输部建设和管理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简称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联合中国公路学会运输与物流分会举办了智慧物流发展论坛。论坛邀请了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专家代表,以“智慧赋能物流产业发展”为主题,从产业现状、政策方向、发展规律、理论架构及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应用实践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智慧物流的现在与未来。记者带您走进展会与论坛,一探究竟。(编者按)■当前物流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上,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瓶颈亟待突破,运输结构调整、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等外部环境调整倒逼行业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智慧物流以信息化为依托,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手段,重塑产业发展新关系,再造产业发展新结构,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智慧物流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依托平台进行要素集聚。作为重要的国家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将定位不断清晰化,为社会公众、平台型物流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便民服务、专业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智慧物流将重塑行业生态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同期举办的交通科技博览会上,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的展台格外引人关注,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内容吸引了不少观众的驻足与咨询。工作人员为前来的观众讲述了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新定位——为社会公众、平台型物流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便民服务、专业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增加了观众对平台的了解,拉近了观众与平台的距离。“物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货运与物流管理处处长余兴源介绍,当前物流业中“车、货、企业”三大要素资源粗放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依靠要素发展的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所以未来物流业还需在既有存量上继续挖掘,促进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66.5万亿元,同比增长6.4%,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比去年全年有所回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下降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货类结构随之变化,物流业的市场容量在变小,而社会对物流服务品质的需求在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智慧物流成为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解决当前“多小散弱”、不连通、不畅通的有效手段。“在智慧物流发展方面,谁要是错过了这一步,将会错过行业发展一大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对以上观点表示赞同。“智慧物流可以重塑物流业生态与模式。我们即将跨入5G的门槛,这将为物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汪鸣说。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在物流业推广应用,智慧物流得到初步发展。余兴源介绍,依托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大车队、加盟连锁、挂车共享、无人驾驶等各种模式不断涌现,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服务模式不断多样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据统计,全国现有约700家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其中500家是从事车货匹配的物流平台。这500家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货运供需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智能匹配,减少货车空驶、路线迂回和运输资源闲置。在场专家认为,虽然智慧物流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信息资源尤其是公共信息资源利用水平较低,不同运输方式、运输主体间信息共享难度较大,相关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智慧物流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依托枢纽和平台进行要素集聚,从而推动物流组织融合变革,重塑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汪鸣认为,将来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应是“大网络、大平台、大通道、全链条、新模式”,“而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既是物流设施也是物流服务,是最高指挥的信息平台,为网络化物流服务提供生态建设。”加快构建高效信息服务体系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宋溱在主旨演讲中提到,目前我国正逐步构建由国家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区域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企业级物流信息平台共同构成的三级综合运输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如何打造高效衔接的综合运输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将是发展智慧物流的重点方向和最大挑战。据悉,综合运输物流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公共信息资源深度整合,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充分挖掘现有基础设施的运能,优化物流资源配置,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开放共享,提升物流供应链运行效率。这意味着,若要建成综合运输物流信息服务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物流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物流服务企业间、上下游企业间信息有机衔接、适度共享,物流与其他行业间、不同区域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数据的高效互联与交互协作。而跨区域、跨部门、跨运输方式、跨政企的物流信息共享与应用,涉及领域广、沟通协调难,单靠市场力量难以高效推进,十分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推动。据介绍,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作为重要的国家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于2012年开展试点建设,采用“部省共建、以省为主”的建设模式,为物流行业用户提供标准服务、交换服务和数据服务,自成立以来,在构建网络框架、制定完善标准、推进信息交换、提供数据服务、促进区域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据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主任孙腾达介绍,在过去的6年里,平台初步形成了物流信息共享标准体系,发布了《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为不同领域信息共享应用奠定了基础;汇聚覆盖23类物流公共数据的资源目录,初步形成物流大数据应用,为行业提供一站式公共信息查询服务。平台还在开展跨运输方式信息互联工作上取得突破,推动铁水联运、公铁联运、陆空联运等领域的信息互联,并在医药运输、危险品运输、图书配送等物流供应链信息互联领域进行了探索应用。此外,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积极拓展跨国界信息互联工作,与日本、韩国共同建立了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同时推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合作。做好信息枢纽和服务门户“十三五”期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的加速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我国物流业发展进入提质增效、优化供给的新阶段,也为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由此,交通运输部决定在“十二五”期国家物流平台试点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将平台建设思路调整为“部省共建,以部为主”。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成为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行承担单位。作为“平台的平台”,未来如何构建高效衔接的物流信息生态,加快完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实现供需信息精准匹配,为物流业降本增效添动力,是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工作目标。据介绍,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物流公共信息枢纽与服务门户,基本建成支撑国家级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也就是说,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将通过“政府主导、联合多方共建”的形式构建一个公益、开放、共享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形成跨区域、跨运输方式、跨部门、跨政企物流信息高效共享的“信息枢纽”和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国际国内汇聚的“服务门户”。基于该目标,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将定位不断清晰化,确定为主要为社会公众、平台型物流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便民服务、专业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据孙腾达介绍,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将面向交通物流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基于物流大数据的运行监测、决策分析与行业监管服务,逐步形成运用大数据加强物流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新模式。在便民服务方面,该平台将为物流供应链各类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提供政策法规、资质与诚信信息查询、“一窗式”服务等便民服务,提供跨区域、跨运输方式的各类运载工具动态跟踪服务,提供国际范围的船舶动态、港口集装箱状态等国际物流信息共享查询服务。在企业服务方面,平台将面向网络物流交易平台、无车承运人、连锁型物流园区等平台型企业,提供运载工具、从业人员、从业企业等基础数据验证服务,提供物流基础信息验证、物流诚信信息共享、物流数据应用协同创新、物流动态信息推送、物流跨平台用户信息共享等服务。在这样的定位下,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对外服务已取得有效进展。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与国内大型物流平台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公路干线物流指数研究,以期及时反映物流行业运行动态,推动政府治理水平现代化提升。此外,在服务行业企业层面,该中心已与民航、铁路、邮政、物流企业等多家单位开展了跨运输方式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工作。其中,在民航层面,该中心已与中航信实现了数据对接;在铁路层面,已与铁路总公司的信息技术中心开展了多次交流;在邮政层面,已与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通过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实现邮政与其他运输方式信息的互联互通。与物流企业对接层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与中外运等19家企业实现了数据对接,通过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从业人员、运载工具、企业有关资质信息的真实性验证服务。下一步,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希望携手各方力量,做好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工作,为智慧物流发展做好支撑,切实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提质。(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2019/07/18 MORE